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97篇
  免费   2348篇
  国内免费   2476篇
测绘学   653篇
大气科学   1278篇
地球物理   1826篇
地质学   6581篇
海洋学   1519篇
天文学   193篇
综合类   861篇
自然地理   2010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445篇
  2021年   591篇
  2020年   515篇
  2019年   514篇
  2018年   386篇
  2017年   439篇
  2016年   417篇
  2015年   510篇
  2014年   668篇
  2013年   726篇
  2012年   601篇
  2011年   710篇
  2010年   656篇
  2009年   700篇
  2008年   565篇
  2007年   638篇
  2006年   684篇
  2005年   571篇
  2004年   509篇
  2003年   494篇
  2002年   516篇
  2001年   428篇
  2000年   415篇
  1999年   328篇
  1998年   286篇
  1997年   253篇
  1996年   218篇
  1995年   193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7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论西北地区的水资源配置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双平 《地下水》2006,28(5):1-3,17
本文简述了西北地区水资源与配置状况,分析了目前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搞好西北水环境建设,必须先处理好经济快速发展与水资源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指出只有系统地提高生产率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此同时,提出了因地制宜搞好自然生态建设和社会工农业生产生活体系建设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992.
吴传贵 《地下水》2006,28(5):21-23
聊城市地处资源性重度缺水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水资源供求矛盾更加突出.本文依据聊城市近期水资源利用等有关资料,对聊城市水资源供需现状进行了规划预测,阐述了雨洪水资源化的重要意义及蓄水工程和雨洪水利用现状,分析了雨洪水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拦蓄雨洪水的措施,对雨洪水资源利用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华北地区地震层析成像成果的研究,将其深部构造划分为三带:①大型软流圈上涌柱带,主要出现两个大型软流圈上涌柱;②过渡带,呈现4个小型软流圈上涌柱(软块)与岩石圈较厚区(硬块)相间的构造格局;③巨厚岩石圈带,为巨厚岩石圈(鄂尔多斯硬块)稳定区。依据岩石圈热力学衰减原理,一定体积的深部构造可存留200~300Ma之久,而传导人浅表的热量则扩散较快。故以大地热流值为主,结合浅层岩浆活动可将本区中生代与新生代的软流圈上涌柱区分开来:渤海湾柱、大同柱和南阳柱属新生代,邯郸柱、中条柱和吕梁柱则属于中生代燕山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燕山期深部构造与浅表岩浆构造活动关系的模式:在强大的分散热力作用下,软流圈上涌柱柱头中大量热浮物质向上熔蚀薄的岩石圈及下地壳,混染而主要形成中酸性岩及有关矿产;而在软流圈上涌柱与岩石圈的陡接触处,由于该处热力集中,致使幔源物质底侵下地壳,并再熔融上侵形成偏碱性-碱性杂岩及相应矿产。  相似文献   
994.
针对辽河油田地区地下水开采引起的降落漏斗形成及扩展、咸水入侵与水质污染等问题,已开展了大量研究。提出利用VB编程软件、MO组件在ArcView GIS和Access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集数据库管理、水质评价、水位和水量预测、空间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开发思路。该系统将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有效融合,在运用GIS功能的同时,嵌入专业模型,实现人机交互、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995.
河南夏季高温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500 hPa环流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河南省40个代表站1961-2005年夏季≥35℃高温日数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展开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典型场基本能反映河南夏季高温日数分布的主要特征,前3个模态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5%.据此,得出河南夏季≥35℃高温日数的时空分布类型为全省一致型、西北至东南差异型和西南至东北差异型.第一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序列的变化幅度最大,第二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序列的变化幅度比前一个时间序列要小.第一模态的时间系数演变显示,河南夏季高温日数平均呈减少趋势,且存在2~4 a、8~14 a的周期变化,目前河南夏季高温日数正处于偏多状态中.应用逐日20时500 hPa ECMWF北半球格点资料,对1991-2005年河南典型的大面积持续高温下的环流形势进行普查、分类,分别求各种类型下的环流平均场,从而得到河南省高温的两种环流型,即贝加尔湖高压型和副热带高压型.  相似文献   
996.
利用19512000年南阳市降水资料和全国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分析了降水量的年变化趋势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南阳市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受其影响,水资源量也呈减少趋势.南阳市人均水资源虽在河南省辖市中位居第三,但仍属缺水地区.因此,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的协调.  相似文献   
997.
新一代天气雷达谱宽资料分析晴空回波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广州强对流天气发生前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观测的晴空回波谱宽资料,经过数据质量控制和预处理,估算了不同高度的湍流耗散率,发现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前,低层的湍流耗散率明显增强,揭示了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前兆特征.  相似文献   
998.
At high latitudes and in mountainous areas, evaluation and validation of water and energy flux simu-lations are greatly affected by systematic precipitation errors. These errors mainly come from topographic effects and undercatch of precipitation gauges. In this study, the Land Dynamics (LAD) land surface model is used to investigate impacts of systematic precipitation bias from topography and wind-blowing on water and energy flux simulation in Northwest Americ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opographic and wind adjustment reduced bias of streamflow simulations when compared with observed streamflow at 14 basins. These systematic biases resulted in a -50%-100% bias for runoff simulations, a -20%-20% bias for evapotranspiration, and a -40%-40% bias for sensible heat flux, subject to different locations and adjustment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run. Uncertain gauge adjustment leads to a 25% uncertainty for precipitation, a 20% 100% uncertainty for runoff simulation, a less-than-10% uncertainty for evapotranspiration, and a less-than-20% uncertainty for sensible heat flux.  相似文献   
999.
提出了计算属于同一个能区高能原电子在金属发射体内的沿程能量损失率的方法,用实验数据分别计算出属于两个能区的高能原电子在金属金发射体内的沿程能量损失率,并用实验数据计算出属于同一个能区的高能原电子在金属铝发射体内的沿程能量损失率,结果显示,计算高能原电子在金属发射体内的沿程能量损失率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00.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下北京区域性暴雨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北京地区大降水(≥25 mm/d)天气有72%出现在7~8月份,其中直接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影响的大降水占46%,它们主要产生在西风槽与副高相互作用的天气形势下。通过对该类暴雨的典型个例分析表明,由于受副高的影响,对流层低层副高南面的偏东气流将海上充沛的水汽输送到大陆,并折向北与偏北气流相遇,汇集在北京附近。同时,副高西北边缘与西风槽之间形成较强的能量锋区,该锋区南面的高温高湿气团蕴藏了较深厚的湿有效位能,在湿位涡的斜压项作用下转化为动能,倾斜垂直涡度发展激发了强烈的上升运动。在斜压扰动作用下,对流层中层差动涡度平流和副高西侧的暖平流破坏了北京及邻近区域的准地转平衡,动力强迫和热力强迫共同作用激发了次级环流,该处的上升运动得到加强。暴雨就是产生在强的能量锋附近低层气旋性涡度发展、高层辐散显著的地方。此外,副高西侧低层的暖湿气流北上,较强的差动假相当位温平流促使大气层结向对流不稳定发展,这对于暴雨局地的再增强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由此,形成对该类暴雨天气预报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